中新网西安10月4日电 题:“双节”长假西安天气开“盲盒” 时雨时晴游客乐享“慢生活”
作者 党田野 杨英琦
“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安,却遇到了连绵阴雨,原以为这次旅行会留下遗憾,没想到雨中古城也很有感觉。”在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城墙下,穿着唐朝仕女服饰,撑着油纸伞的重庆万州游客魏璇称,在雨中,西安这座北方古城,此时也有了些许江南的温柔。
“双节”长假,冒雨排队等待进入西安城墙景区的游客。 党田野 摄
魏璇告诉记者,今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西安旅游市场火爆,她想去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地一票难求。但这座“博物馆之城”的街巷角落皆自成一景,魏璇在老城区仍顺利开启了一场主题为“逛吃”的Citywalk(城市漫步)。
十月以来,西安进入时雨时晴的“开盲盒”模式,然而天气多变也难阻游客热情。在西安城墙景区,众多游客或穿着雨衣,或打着雨伞,携家带口的“登墙”计划仍未改变。
“出门前我特意查了天气,以为下雨后景区游客不会很多,没想到还是失算了。”海南游客杨涛笑称,换上古装在城墙上拍照,是来西安游玩必不可少的体验项目。然而他和朋友咨询了城内多家汉服店,仍未找到想要的“侠客服”,不得已只能扮起了“江南四大才子”。
在西安城墙上身穿古装拍照的游客。 党田野 摄
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杨楚悦表示,为提升游客在假期的游览体验,景区全面实施单日限流、分时预约政策,每日限流5万人。同时,为应对降雨天气,景区还为游客提供了遮雨棚、雨具等便民设施和服务。
登上城墙,从永宁门向北看去,不远处的钟楼、鼓楼在烟雨中相互守望。来自各地的“老饕”汇聚于此,在大街小巷中寻觅心中美食。无论是牛羊肉泡馍、蜂蜜凉粽子、灌汤包等西安特色小吃,还是烤鱿鱼、奶茶、油泼辣子冰淇淋这类“网红”饮食,总能给远道而来的食客一份慰藉。
为了体验原汁原味的老城生活,巴基斯坦留学生王一跟随西安朋友探访泡馍店。令他没有料到的是,想吃上美食,要从亲手掰馍做起。“馍特别硬,所以我掰了很长时间。这让我想起中秋节和同学一起做月饼,这种参与美食制作的沉浸式体验十分值得。”王一说,无论是月饼还是泡馍,这些中国美食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令他难忘。
受空间有限、车流量大等因素影响,停车难一直是西安老城区面临的窘境。为方便民众游览、确保道路畅通,西安官方在老城区部分道路上设立了游客临时停车点。此举使得不少临街小店“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游客下车歇脚的首站。
雨中的西安城墙。 党田野 摄
“雨下大了,大家就进店点一杯饮品,聊聊天。太阳出来了,就又外出游玩。两种模式切换,毫不违和。”在城墙脚下经营着一家咖啡店的吕晓东认为,天气的阴晴不定,令人们不得不放缓脚步,从“特种兵”式的“打卡”旅游,转变为慢节奏的城市生活体验。这几天,自己也交到了不少游客朋友。
近年来,西安的旅游重心不只在博物馆、文物古迹等知名景区,老菜场里的文创店、城墙根的露天音乐会、老厂房中的咖啡馆……旧街区成了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新“网红”。这座古城在“有机更新”中保留下时光印记的同时,也将烟火气与潮流创意相结合,通过“微更新、轻改造”方式,诠释市井人文中的“西引力”。
“说话间,西安又雨过天晴了,感觉自己今天赚到了。”收起油纸伞,魏璇走进城墙下的茶馆,点了一杯下午茶,晒着近期难得一见的太阳,无比惬意。(完)
八天的国庆中秋假期,今天已经进入第六天了,一些出行的人们已经开始踏上返程路。返程路上的铁路客流如何,大家是不是舒适称心?在国铁集团运输调度指挥大厅的总台央视记者陈晰给我们介绍了最新的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陈晰:我在国铁集团运输调度指挥大厅,今天这里要调度着1.1万多列列车的行车指令。
10月5日至6日节后返程高峰时段,上海至南京、深圳至香港、上海至杭州、广州至南宁、北京至上海、广州至香港、北京至沈阳、深圳至南昌、北京至青岛、北京至大同、深圳至武汉等方向仍有余票。
今天客流情况如何?10月4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30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1679列,其中加开列车1260列。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旅游、探亲等中短途客流需求旺盛。
今天,假期返程客流开始增大。国铁北京局持续加大石家庄、济南、青岛、郑州、太原、武汉、西安、兰州等热门地区运力投放。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54万人次,自9月28日以来,长三角铁路日旅客发送量连续6天突破300万人次,占全国铁路客发量两成左右。国铁太原局共增加始发客座能力4.74万个席位,尽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国铁沈阳局在沈阳、长春、大连至北京,通辽、白城至呼和浩特,长春至延吉,沈阳至丹东等热门方向加开列车100对。国铁哈尔滨局从凌晨3时至晚11时几乎每小时至少开行1列哈尔滨进入北京的列车。 【编辑:陈文韬】